2022 CNEX x IM“ 生生不息”创作训练营

2022 CNEX x IM“ 生生不息”创作训练营

發佈日期: 2024 年 9 月 13 日

2022年,“生生不息”训练营迈向第二届,并迭代升级为“创作+创投”一体,集演练和实战结合的“生生不息”成长计划,入选项目经过创作培训后直接进入创投进行提案。

第二届“生生不息”成长计划由【创作训练营】【提案大会】【创投一对一】三部分组成。邀请陈玲珍、李睿珺、阿美、耿军、萧汝冠、廖庆松六位行业资深导演、剪辑、编剧、监制、制片人组成训练营导师团队。

今年的IM不仅限于培训,而是让这些可能尚显稚嫩的“过程”接受市场的严格考验。在提案大会上,由播出平台、出品方、制片方等构成的决策团队,倾听了参赛者的故事。此次大会荣幸邀请到CNEX联合创始人兼制作总监张钊维、哔哩哔哩影视制作中心制片人王丽君、电影制片人兼诗人王磊、腾讯在线视频节目内容制作部黑曜石工作室负责人朱乐贤、大象伙伴影业创始人兼CEO吴飞跃、爱奇艺影业制片人宋剑、冬春影业制作总监及制片人赵沅、工厂大门影业创始人黄旭峰、北京聚合影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制片人景鹏宇、资深制片人韩轶以及禾和影业有限公司副总裁管丹丹等业界精英担任决策人。

设置IM SELECT生生不息成长计划优选提案奖以及BILIBILI NEW TALENT AWARD哔哩哔哩扭蛋特别关注奖和iQIYI AWARD爱奇艺特别选择两项决策人优选奖。

第二届“生生不息”成长计划共征集到133个项目,其中剧情片93个,非剧情片40个。从初筛到终审导师团队夜以继日地反复阅读、观看、讨论,从社会议题穿透与发散效果;内容与主题关联性;创意形式与切入角度;可预见的视觉与观看效果;人物、事件与场景捕捉;导演动机与能力;制片条件与成熟度;市场与推广潜力等角度考量,最终12个项目脱颖而出,入选“生生不息”成长计划。

· 入选项目简介:

2015-2022年于中国美术学院影视与动画艺术学院学习,获得影视编导系学士、硕士学位;2019年导演纪录长片《大满贯》,入围“广州国际纪录片节Next Wave”;2021年导演剧情短片《大桥》,入围“现在电影短片季”,2022年导演剧情短片《蚯蚓俱乐部》。

影片简介:

《蚯蚓俱乐部》是一个小情节的短片,影片主人公由四个写作爱好者组成,他们经常聚在一起通过写小说的方式倾诉彼此生活中的苦难;影片的故事聚焦在俱乐部的其中一人真正面对家庭暴力的时候,他们为彼此挺身而出的一个夜晚;俱乐部四人都在生活中饱受各自亲人所施加的暴力,他们需要做出选择:是否同样用暴力的方式去回击。

1997 年生于浙江,现就读于台湾艺术大学电影学系研究所,2020 金马电影学院成员。短片作品《蓝色毛球》入选金穗奖、FIRST青年影展;《失眠怪物》入选美国圣地牙哥儿童影展、美国波士顿儿童影展等。

影片简介:

外公从养老院里逃走了,闻讯前往的母亲和男孩却在养老院旁的偏僻郊外遭遇了变成僵尸的老人们!艰险的躲避僵尸之旅与外公患病后被家庭抛弃的回忆交织在一起,愧疚不安的男孩最终会怎样面对他变成僵尸的外公?

就读于浙江传媒学院华策电影学院导演系,短片《剪辑人生》编剧,该剧入围74届戛纳世界影展单元,获莫斯科国际影展最佳外语短片。导演短片《走马塘》,获小学期优秀影片。导演反腐短片《梧桐夏夜》入围“玉琮杯”。导演短片《许愿》,入围AI•FILM“建党百年”单元。

影片简介:

8岁男孩家宝的父母在俄罗斯打工,他与奶奶居住在中俄界江附近的村子内。家宝与朋友小虎计划过江游到俄罗斯找父母团聚,离开之际小虎没有赴约,家宝独自前往江边,鼓起勇气跳入江水之中,江水的冰冷打消了他的念头。

独立编剧、导演、剪辑的电影短片《大生》。该片入围第七届重庆青年影展短片竞赛单元(16/803)并荣获评委会特别提及奖;入围第七届中韩青年梦享微电影展;入围第二届ACTION上海学生影展并受邀至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展映交流;入围第二届金鸡海峡两岸暨港澳青年短片季-2021金鸡青年导演训练营。

影片简介:

刚刚结束一段草率婚姻的三爻,与辛亥离奇重逢。薤露晞晞,灭此朝食,辛亥身上某种自由得散发出血腥味儿的东西,将三爻引入那汹涌的、谵妄的、混沌的夏夜。然而她终于发现那是坠落的前兆——当你把另一人看作你的救星。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视听传播与创意媒体方向博士生在读;艺术疗愈学习者,CDMTA中德舞动治疗师认证中;CCTV9系列纪录片《故宫100》助理编导;导演作品《拴娃娃石狮狮》(纪录片/2012)入围2013年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第17届世界大会曼彻斯特影展以及2013年中国西安国际民间影像节;导演作品《女书匠》(纪录片/2013)入围2014年视觉人类学与当代中国影像展。

影片简介:

10年前心理咨询师丑默,在北京创立了以即兴戏剧来进行艺术疗愈的戏剧社。这群40、50余岁的素人演员,没有传统意义上舞台剧演员的曼妙身材,有的是与凡人无间的饱经风霜的中年人的面容。

在“平民剧场”里,她们以歌唱、舞动和戏剧的方式,演绎每一位观众的生命故事,碰触人们内心的孤独、痛楚、绝望和希望。舞台下,她们有人过着纯真不羁的田园生活,有人在流淌岁月里守护着至爱亲人。

“是的,我有一个故事,是的,我存在着”。

毕业于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曾任大学路19号·纪录片工作室主编。现任《十三邀》导演。导演作品《回家》(2021年毕业作品版)曾获第27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大学生原创影片单元·最佳纪录片、第八届中国国际大学生纪录片大赛· “读懂中国“特别推荐纪录片及提名优秀新苗纪录片。

影片简介:

当武汉退出漩涡中心,对于一个有新冠后遗症病患者的家庭来说,劫后余生的幸运演变成漫长的承受与煎熬。主人公顾米米为接父亲回家,在希望和绝望中跌宕,在自我解救中扛起命运的磨难。一个执念,两年的漫漫回家路,面对父亲在生死边缘的苦苦挣扎,一张病危通知单,却让她重新思考自己坚持的意义何在,什么才是对父亲真正的爱?

毕业于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曾任大学路19号·纪录片工作室主编。现任《十三邀》导演。导演作品《回家》(2021年毕业作品版)曾获第27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大学生原创影片单元·最佳纪录片、第八届中国国际大学生纪录片大赛· “读懂中国“特别推荐纪录片及提名优秀新苗纪录片。

影片简介:

当武汉退出漩涡中心,对于一个有新冠后遗症病患者的家庭来说,劫后余生的幸运演变成漫长的承受与煎熬。主人公顾米米为接父亲回家,在希望和绝望中跌宕,在自我解救中扛起命运的磨难。一个执念,两年的漫漫回家路,面对父亲在生死边缘的苦苦挣扎,一张病危通知单,却让她重新思考自己坚持的意义何在,什么才是对父亲真正的爱?

2001年生于福建大田,浙江传媒学院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大四在读,作品《疫考生》获得2020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中国故事”国际提案大会十佳方案,《拍电影》获得2021广州大学生电影节纪录片单元第二名,《亚运村》入围2022First纪录片实验室。

影片简介:

2019年导演文瀚通过艺考进入大学,次年回到他的高中拍摄四位艺考同学在疫情下的高考。后来丁一和天鹏顺利进入艺术院校,分别学习表演和美术。嘉傲高考以一分之差无缘播音,大专毕业后在酒店当礼宾。热爱表演的雅莹艺考失利,复读去了医学院。而热爱影像的文瀚还在执着且笨拙地记录着他们的成长。影片展现了疫情暴发后首批经历高考走向社会的一群人,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下,追求爱情与艺术,寻找自我与出路的青春轶事。

导演、编剧、摄影、剪辑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摄影系和MFA电影创作,曾赴南加大电影学院交流学习。创新的视听语言,完整的剧情结构,舒适的剪辑节奏,是其电影风格的集中体现。 2016年至今拍摄多部短片、纪录片,先后获得国内外多项奖项。目前筹备的长片电影《小径分岔的花园》入围2021年山一创投会及金鸡电影创投大会八强。

影片简介:

讲述三段独立又相互关联的爱情

• 重逢:曾是导演的机场地勤树与已在北海道成家的初恋韩冬上演一段浪漫但克制的重逢。 

• 邂逅:十八线演员冠与陌生失恋女孩花生一夜情似的神奇危险邂逅。

• 离别:失去激情的情侣树和冠在生活与爱情的迷宫中,努力地寻找出口。

导演、编剧,先后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美国电影学院。在上海边缘一个⻥⻰混杂的社区里⻓大,她的童年经历与小镇流氓和赌徒的生活融为一体。这些经历也成为她日后创作的源头,她的作品中总是在有意识地捕捉社会边缘人物的鲜活生命力。

影片简介:

90年代初,上海边缘一个小镇上,打工女孩小文和小混混阿四相爱了。小文被迫卷入了阿四那危险的帮派世界,她在这段感情边缘游移,直到阿四用借高利贷的钱给小文买了一间面馆,承诺了她一个家。十年后,两人的女儿夏冰洁在这家实际上是地下赌场的小面馆⻓大了。这个十岁的女孩要在这乌烟瘴气的帮派世界找到一个出口,摆脱母亲小文曾陷入的困境。

毕业于西安工程大学纺织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毕业后,成为独立编剧、网络写手,迄今已创作多部影视剧本、小说等。现为西北大学电影专业全日制在读研究生。

影片简介:

他们是一群十四、五岁的孩子。流言、起哄、打架……在大人们看来,这都是儿戏。最终,却酿成了无法挽回的悲剧。孩子是天真的,也是残忍的。他们学会了大人的一切,大人却始终拿他们当孩子看。

萧子萦的青春就像荒原上的一棵荒草,任由其自生自灭、恣意成长。除了她之外,那些孩子也不例外。在那片名为“青春”的荒原上,长满了荒草。

出生于中国澳门,执导和参与过多部短片和长片电影,短片《纸飞机》获国内外多个奖项和提名;长片剧本《我和我的司机老豆》获第一届粤港澳剧透行动第一名,由香港资深监制、制片人庄澄先生和冯永先生作评审、入围中国第七届青葱计划20强。对于电影,我始终秉承着以真诚、细致入微的态度去创作。

影片简介:

学电影出身的啃老青年何嘉杰,为了电影创投会取材,被逼来到父母工作的水果批发市场。与关系处于冰点的父亲何少辉一同外出送货,旅程中发生许多让人啼笑皆非、恼火、无奈的时刻。父子俩一同对抗社会上的不平,从中慢慢修补彼此的情感。但何嘉杰越投入,梦想就越遥远。台风席卷澳门,何少辉的水果店被催毁,年纪老迈的父母早已精疲力尽。何嘉杰的选择是什么?他的电影之路会顺利吗?

一部尚在创作中的作品,需要主创人员的耐力和坚韧,持续不断地输出。完成一部作品,尤其需要外部力量的加持。试图做“青年学生导演通向市场的第一站”,“生生不息”成长计划联合所有的决策人共同为他们保驾护航。

 


 

  • 关于IM两岸青年影展

IM两岸青年影展创办于2020年,是以扶持全球高校青年影视创作 力量为目标, 集短片评比、论坛、展映、训练营等于一体的专业影像节展。 IM是“ In Moments ”简称, 意为“从这一刻起 ”。作为高校青年影视创作人成长路上的支持与见证者,IM倡导青年创作人以影像为手段,呈现多元时代下社会发展的真诚表达。

廖庆松 、徐小明 、陈玲珍 、李睿珺 、阿美 、王小帅 、唐大年 、萧汝冠等知名导演, 编剧 ,制片人 ,剪辑师都曾作为终审评委或训练营导 师参与过影展 。

IM两岸青年影展由福建省电影局、福建省广播电视局、福建省广播影 视集团、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工委主办;海峡卫视、东南卫视承办。

  •  关于「生生不息」 训练营

2021年 ,IM两岸青年影展开设了第一届“ 生生不息 ”创作训练营 , 向2020年入围的120强选手征集预备由短片发展成长片的故事片及纪 录片项目,最终8个项目入选。 2022年,我们扩大征集人群及范围,涵盖正在发展中和已经处于中后期阶段的项目 。 2023年,升级为“创作+提案”为让11个项目经过与资深导师的头脑风暴后及提案培训后,面对来自市场的平台方、发行商、制作公司、制片人组成的决策人团队进行提案。

相關文章

2021 CNEX x IM“ 生生不息”创作训练营
在2021年,CNEX与IM两岸青年影展携手开设了第一届“ 生生不息”创作训练营。训练营向首届IM两岸青年影展的前120名优秀选手征集长片项目,经过严格筛选,最终有8组学员成功入围。 首届“生生不息”创作训练营邀请了王小帅、李睿珺、阿美、徐小明、唐大年、萧汝冠、廖庆松七位导师,为学员们提供了为期四天的密集训练课程。七位导师分别就导演与剪辑的关联、漫谈“一场戏”、低成本电影的筹备与制作、影片制作与监制的联系、从剧本到影像的转化、借白居易叙事展开生门剧集、以及编剧的核心七场讲座,深入探讨了长片电影制作的各个环节。 (徐小明导师) “导演在准备剧本,下笔前,一定要有摄影机意识,透过镜头将你看到的活动和在场景中人物的“状态”与“动作”进行描述,如此,就不会出现大量人物的心理描述,或想当然尔的去填充大量的对白,也就是在剧作阶段完成可视觉化的故事。电影不是小说,我们打开小说,可以想像。你如果回去重新翻看喜欢的小说,你会发现它在前面两三页里,可能出现时间、空间大量的跳跃,那是小说中“文字”的魅力,但是电影恰恰没有办法这么自如的像文字一样在时间跟空间里游走。所以,如何视觉化你的故事,是导演创作的第一步。” ——「导演与剪辑的关系」徐小明 (唐大年导师) “场”其实是从戏剧里面借来的概念,所谓一场就是一个空间。我现在写剧本的时候最关心两件事:一个是怎么突破“场”的概念,先说怎么突破“场”,刚才徐导也说小说跟电影是不同的,因为小说很多东西没法拍,你必须得重新去找一个视觉化的方式去拍。小说叙述得特别自由,它可以有人物的行动、人物的内心,在一句话里就可以跨很长的时空,也可以有很具体的对话。但是电影如果你局限在“场”,就变成了零碎的戏剧,如果电影人真能像文学一样叙述得那么自由,那就是这部电影高级的地方,这个反而需要去琢磨。 ——「漫谈“一场戏”」唐大年 (李睿珺导师) “我们都是在日常里去提炼电影,但是我们又在电影里去还原日常,其实这就是拍电影的过程。尤其是现实主义题材的低成本电影,那些独特的东西都是你在不经意间、在生活中捕捉的那些东西,因为每个人对一个事情的处理方式都不一样,它具有独特性,但又有普遍性,那其实是有价值、有魅力的地方,你如何在生活中捕捉到这些魅力,然后够放在你的剧本里面,最后呈现到你的电影里,让观众再感知到,这个是很重要的,所以我觉得先过正常人过的日子,多去体验生活,多去了解身边的人和事,如果找不到更多的钱,那就用一个低的预算先去操作。” ——「低成本电影的筹备与制作」李睿珺 (廖庆松导师与学员) “监制对我来讲,从剧本开始我就要拷问、引导,他们进入拍摄的时候,我可能也会看预算、谈工作状态,有一些问题我也会看。整个剧作的过程、拍摄的过程,像现在对金马学院我也会要求不只是练习,希望慢慢地从今年开始要朝作品努力,因为我觉得你们是有能力的,要被逼迫在一个更紧凑的时间内去作出一个作品,以前是快乐营、夏令营或者是什么,现在已经变成战斗营了,对金马学院的概念我也认为应该是战斗营,应该被激发出一种创作的动力,还有在短时间内合作的努力,彼此可以共同讨论,对彼此艺术的企图取得一个平衡,如何很清楚地在你的作品里面表达出来。” ——「影片制作与监制的关系」廖庆松 (王小帅导师) “从文字到影像的过程中我们要看动力和动机是什么,如果要制作这一段影像和作品是导演本身的动机,导演本身的欲望和动机非常强、非常大的话,我就建议你要非常早地参与文字构建的过程,还要及时接手,慢慢地把你的世界观拉到你要的方向上来。所以,我是主张一个电影的动力是发自于你的,你要尽量参与前期文本的创作,如果不是,只是作为一个导演工作,你有处理和适应任何一种类型和题材的能力,那么就可以去找好剧本,甚至可以直接分镜头,直接去做。这是两种工作形态不一样。” ——「从剧本到影像」王小帅 (萧汝冠导师) “对我而言,我想要面对的片型或者题材,我选择这样一个方式来操作,我的目的再讲白一点:我想要模糊故事片跟纪录片的界限,这是我自己给自己的定位,希望你在看纪录片的时候忘了你在看纪录片,这是我在做的事情。所以我的张力要很强,我的人物要很精彩,我们也要很小心、谨慎使用各种音乐的手段、各种好莱坞的技巧、韩国故事片的技巧、韩剧的技巧,我觉得这些东西对我来讲特别重要。” ——「借白居易叙事展开生门剧集」萧汝冠 (阿美导师) “故事它有一些技巧,也有一些套路,也可以通过训练去学习这种讲故事的方法和技巧,但是作为编剧来讲,只有技巧或者方法可能也是不够的。就我自己的经验,如果你想讲好一个故事,还是需要对人感兴趣,对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充满兴趣,然后有兴趣去研究。对人和人生活的世界一直要保持这种强烈的兴趣,我觉得这样才能有讲故事的热情和兴趣。” ——编剧的核心 在为期4天的创作指导后,电影项目《迷失的拨浪鼓》、《招待所》、《世媛》获得了“生生不息”创作训练营优秀提案,《狗王之死》、《我们这一家》获得了CCDF选择奖。 (2021 CNEX x IM“ 生生不息”创作训练营导师合影)     关于IM两岸青年影展 IM两岸青年影展创办于2020年,是以扶持全球高校青年影视创作 力量为目标, 集短片评比、论坛、展映、训练营等于一体的专业影像节展。 IM是“ In Moments ”简称, 意为“从这一刻起 ”。作为高校青年影视创作人成长路上的支持与见证者,IM倡导青年创作人以影像为手段,呈现多元时代下社会发展的真诚表达。 廖庆松 、徐小明 、陈玲珍 、李睿珺 、阿美 、王小帅 、唐大年 、萧汝冠等知名导演, 编剧 ,制片人 ,剪辑师都曾作为终审评委或训练营导 师参与过影展 。 […]
克期取证,悟后起修。第三届IDF-CNEX纪录片工作坊圆满结束!
第五届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 / The 5th West Lake International Documentary Festival(简称“IDF2021”)是由浙江省广播电视局与中国美术学院联合主办的国际专业纪录片盛会,是集纪录片推优、提案、展播、论坛、工作坊于一体的高品质人文艺术平台。本届年度主题为“感·知”,于2021年10月22日-25日在杭州西子湖畔举行。 “IDF学院”培育单元是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为培育未来纪录片新生力量而设置的公益性项目,面向高校师生、纪录片工作者以及纪录片学者,打造以“纪录片新生代”为主题的培育计划。2021年“IDF学院”联手CNEX打造以剪辑为特色的专业工作坊,为国际纪录片大师与中国青年导演搭建国际制作、教育、学术交流的合作平台,挖掘中国故事,展现中国风貌,助力中国纪录片事业的蓬勃发展。 “IDF学院”培育单元从征案公布以来收到了来自全球华人关于不同主题的项目投递。在IDF学院为期 4 天的活动里,导师团针对4个入选项目进行培训与辅导。从叙事和剪辑的角度,通过粗剪看片、分组交流、一对一指导、顾问讲座及项目成果展示与讨论等多项内容,共同为项目打磨出更多的可能性,完成对入选项目的全面扶持。 10月25日上午,“IDF学院”培育单元进行了项目成果展示与讨论。结合四个项目的改造,从理念到角度、从人物塑造到叙事逻辑、从纸上剪辑到素材归纳,展开了深入交流。与会人员有:电影监制、剪辑师周强,剪辑师萧汝冠,剪辑师李博,剪辑师于晓川;中国美术学院教师、工作坊单元总监魏伟;CNEX共同创办人暨执行长、奥斯卡影艺学院会员陈玲珍,CNEX共同创办人暨制作总监、奥斯卡影艺学院会员张钊维,CNEX内容总监暨合伙人程十卉;导演杜帆、苏家铭、杨皓、蒋春华;还有来自中国美术学院影视专业的20位旁听生。 周强导师,剪辑作品《任逍遥》剪辑指导《棒!少年》   萧汝冠导师,剪辑作品《生门》《十七岁的单车》   李博导师,剪辑作品《塑料王国》《孤注》   于晓川导师,剪辑作品《城市梦》《生门》《大同》   中国美术学院教师、工作坊单元总监魏伟   CNEX共同创办人暨执行长、奥斯卡影艺学院会员陈玲珍   CNEX共同创办人暨制作总监、奥斯卡影艺学院会员张钊维   CNEX内容总监暨合伙人程十卉   首先汇报展示的是《花儿》项目的苏家铭导演,他以李博导师的场记表为样板,制作人物表和人物大事年表,整理了拍摄跨度十年的素材,将人物放在家庭的布局中梳理变化,历炼了把材料回到炉里重新锻造的能力。李博导师进一步补充到,《花儿》的故事没有强烈冲突,可以在素材跨越的时间长河中,抓取生活里平凡且动人的点滴。 苏家铭导演   《野生导演》杨皓导演感谢萧汝冠导师为作品打开视角:从以猎奇为意图地聚焦在人物身上,转变为以人物为切入口、映射整个义乌市场的环境和生态,因而在梳理素材和故事线的过程中,发现了隐藏在角落的“仅自己可见的素材”,重塑了看待素材的角度和对素材的敏感度。 杨皓导演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蒋春华导演收获了通过纸上剪辑、用故事片思维梳理结构的方法论。他重新思考了纪录片的作者性与公共性、社会性的关系,认为“片子有自己的命运”,将作品打破重来。在于晓川导师的指导和旁听生同学们的协作下,将主要人物由8位提炼为3位,围绕人物的起承转合,将5小时47分钟的粗剪版本精剪为90分钟,给作品打通了新的脉络。 蒋春华导演   《别样的幸福》杜帆导演在周强导演的指导下,弱化了作品的事件性:“事件性是一时的,抛开事件强调人物,留存不易过期的情感性内容”。同时拉出作品中的全部台词,修整了部分过于直白表达的内容,赋予作品留白的空间和“隐性”的力量。 杜帆导演   随后,导师顾问团和导演、教师同学们总结交流了心得体会,张钊维顾问以“克期取证,悟后起修”,赞扬大家在极限时间内付出的努力,期许“结束之后才是开始”。于晓川导师谈到被年轻导演的较劲感染:“执念可以是阻碍也可以是助力,能够激发灵感;在较量的过程中,作品可能生发出新的方向,也许这就是周强老师提到的剪辑师‘担当’。陪片子走过这段历程,就是我的担当。” 最后,导师李博、周强、萧汝冠、于晓川给导演苏家铭、杜帆、杨皓、蒋春华颁发了结业证书,全部与会人员合影留念,2021年“IDF学院”培育单元圆满结束。 CNEX:给下一代太平盛世的备忘录 非营利性质的民间文创组织,由两岸三地热爱纪录片的人士组成,致力于纪实文艺的推广,已出品、制作包括《棒!少年》《音乐人生》《不老骑士》《1428》《大同》《冲天》等近百部纪录片。 CCDF:CNEX Chinese Doc Forum CNEX在2010年开始举办CCDF(CNEX Chinese Documentary Forum)华人纪录片提案大会,每年从上百件报名作品中选出至多20个纪录片提案,并邀请国际知名的纪录片产业界人物来台参加。 CNEX […]
圣丹斯影展于1984年由影星罗伯特·雷德福创立,每年在美国犹他州总部举办影展,是全球独立制片重要的发声舞台。圣丹斯学会纪录片项目(DFP)专注于支持全球纪实影像工作者制作反映当代社会变迁尤其是人性关怀的纪录电影。Sundance-CNEX纪录片工作坊,期望通过一年一度的工作坊与论坛,为华人纪录片创作者搭建一个与国际专家交流的平台。 中国社会的快速变迁,激发华人导演通过纪录片留下时代印记。2011年,圣丹斯开始把目光投向中国,与CNEX合作,举办纪录片工作坊,与中国的纪录片创作者交流和指导。2011-2014的三届工作坊共有41个项目参加,包括王久良《塑料王国》,杜海滨《少年*小赵》,李海培《未婚妈妈》,张楠《我的生命线》,沈可尚《幸福定格》、傅榆《我在台湾我正青春》…… 第七届圣丹斯-CNEX纪录片论坛于5月21日在北京盛大举办,多位国内外重磅嘉宾悉数到场。圣丹斯学会纪录片项目创意合作部门总监佩雷兹(Richard Ray Perez)与CNEX执行长陈玲珍(Ruby Chen)主持当天论坛。论坛到场重要中外嘉宾达20人,集结了国内外纪录片领域知名人士;观众逾200人,包括纪录片及影视从业者、媒体、学生等纪录片爱好者。 论坛以嘉宾对谈的形式就《东方与西方:谈中西方独立纪录片创作的求同存异》、《驾驭导演的视界》、《创新思维:独立纪录片创作如何最大限度平衡叙事张力与影像美学》三个主题进行了深入全面的探讨,为大家呈现了纪录片主创人员背后的创作故事。 · 东方与西方:谈中西方独立纪录片创作的求同存异 与谈人: Richard Ray Perez、Nick Pinkerton、陈玲珍、范俭、范立欣、周浩 · 驾驭导演的视界                            与谈人:Grace Lee、David Teague、林乐群、张钊维、赵亮、杜海滨 · 创新思维:独立纪录片创作如何最大限度平衡叙事张力与影像美学  与谈人:Richard Ray Perez、Grace Lee、Kim Roberts、Matt Martin、王兵、王久良、李博 5月22日,圣丹斯-CNEX叙事&剪辑工作坊正式启动。在4天的工作坊期间, 4组入选项目团队与国内外嘉宾一同,从影片的叙事和剪辑角度出发,针对项目的具体问题进行了反复的探讨和打磨,为影片的结构和叙事挖掘出了更多可能性。此次入选的项目包括:蔡杰导演的《寂静生长》,杜海、韩萌导演的《江南弃儿》,徐玮超导演的《告别十二岁》,孙扬导演的《马良的时光机》。 《江南弃儿》 David点评  一开始,你觉得这是一个关于“寻找”的电影,但后来发现这是一个关于“家庭”的电影。家庭有它的复杂性,你看到这个人对家庭的失望、沮丧、缺乏安全感等等……这是具有普世价值的东西,让我也感同身受,当电影慢慢展现出这个主题,电影最重要的价值也就体现出来了。 《告别十二岁》 Richard点评 跟这个项目好几年了,我最感兴趣的是这些维族学生在一个汉族社会里的位置。文化的冲击让孩子陷入了一个很尴尬的情景,这让他们和12岁的北京孩子不一样,和世界其他地方12岁的孩子也不一样。最终,这完全和足球无关,它描述的是受到另一种文化标准评价、无法顺其自然发展的一群孩子的成长状态,这种关注恰恰是最能吸引我的地方。 《马良的时光机》 Kim点评 我想说,我很喜欢你的雄心,我能感觉到影片中表达的不同的东西,现实的部分,记忆的部分,想象的部分,基本的要素都在里面,我能看到这个片子的潜力。 《寂静生长》 Matt点评 我说一个具体的片段,他们回到寺庙的时候,你问他们问题,他很明显他不想和你进行沟通,这也是一个青春成长的故事,12岁的时候,他们开始有自我意识,开始为自己的行为做选择,开始不只是配合你的电影,他们开始做自己的选择,可能这是这个影片的一个转折点。